【2024富邦】D11318002_潘宥君
參與動機:2024年富邦投信與臺科大管理學院攜手舉辦的校園資產管理人才培育計畫,旨在提升參與學生對ESG(環境、社會、治理)永續投資的理解與實務能力。本計畫結合理論課程、實務操作與專題報告,並邀請專業經理人分享經驗,為學生提供全面深入的學習體驗。我在此次計畫中深入認識資產管理與ESG投資的核心理念與實際應用。
一、學習課程的多元化與實務啟發
本計畫的課程内容從永續發展的基本概念、永續投資趨勢到綠色債券的簡介與案例分享,並聚焦於如何將ESG理念融入投資決策。透過課程中學習到的理論,我深刻理解到資產管理不僅僅是追求短期的財務收益,更需要考慮企業對環境、社會的影響與長期的永續發展能力。課程設計方面,專業經理人在課程中讓我們多元思考(央行政策對房市、股市與基金之影響、評估主動性型債券基金)、並以實際案例分享,讓我明白如何將學術知識應用於投資分析中。特別是在學習分析企業的ESG表現時,我逐漸建立了如何運用財務數據結合ESG評估模型的技能。此外,對於綠色金融商品的介紹使我了解到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永續性投資機會,如綠色債券和ESG基金。這些金融工具不僅能帶來穩定的回報,更為推動社會環境進步提供了實際支持,課程中詳細分析綠色債券的發行模式及資金用途,並結合案例,如香港政府的綠色債券計畫及其對環境改善的具體成效,幫助我們理解ESG債券如何實現財務與永續效益的結合。在參訪日時,我除了瞭解MA的資訊外,也了解有關數位理財的定義與發展、奈米投平台(奈米1號、2號)的再平衡機制與發展、台灣人特別的投資偏偏好(賣最好的是配息主義的商品)。
二、實務操作的挑戰與成果發表
在選擇指標及模擬投資環節中,我學習到如何挑選 ESG指標並列入投資評分機制、架構投資評分表、進行個股分析、最終達成投資組合。同時,模擬活動還培養了我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讓我們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制定並調整投資策略。專題報告環節提供了一個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的機會,我們從美國、中國和台灣的總經數據切入,分析三地經濟體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例如,基於美國降息循環與台灣出口成長的觀察,我們推斷科技產業具長期成長潛力,並在選股中優先考慮半導體及AI相關企業。此外,中國青年失業率的攀升則揭示了該地未來消費力下降的風險,讓我們在相關產業投資上更為謹慎,ESG評分是我們專題研究中的核心工具。我們以碳排放量、能源管理、員工多元化與公司治理等指標為基礎,對多家上市公司進行量化分析。例如,台積電因能源管理和高效製程技術在環境指標(E)中表現突出,而富邦金控則因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在治理指標(G)中得分優異。這種量化評估方法讓我們能清楚識別企業在永續經營上的優勢與挑戰。在個股配置中,我們選擇了科技產業的台積電、聯發科、廣達等龍頭企業,並搭配金融業的富邦金與元大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科技股受惠於AI需求的爆發性成長,而金融股則藉由降息循環的利好,降低整體組合波動風險。具體而言,台積電在2024年第3季智慧型手機與AI應用需求帶動下,毛利率達到57.8%,顯示其在先進製程上的絕對領先地位。在回測中,我們的投組表現顯著優於大盤,尤其在科技股帶動下獲得較高的報酬。然而,組合波動度較高,且「治理」(G)因子對決策的影響力相對較小,是未來可進一步改進的方向。此次專題報告的完成是一場高度協作的過程。我們分工明確,從數據蒐集、分析到結果報告,各自發揮專長,同時也學會在意見分歧時尋求共識。此外,模擬投資的環節讓我們深刻體會市場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應對多變的總經環境時,如何快速調整策略以應對外部衝擊。
在成果發表中,我們以圖表和數據支持。評審們的反饋幫助我們的小組更好地認識如何將數據分析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提升研究的實用性,並從其他參與者的報告中獲得了新的視角與靈感。
三、收穫與未來展望
參與此計畫後,我對ESG投資的價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為一種結合責任與商機的投資方式,ESG已逐漸成為資產管理的核心策略之一。我認識到投資者對永續發展的支持不僅能提高企業的市場競争力,也有助於全球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在未来,我希望能進一步研究ESG觀念融入學術研究及投資組合,未來預計可運用於論文分析及實際投資中,特別是在科技與金融產業的應用,透過更深入的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我期望成為推動永續金融的實踐者。
四、結語
參與本次人才培育計畫時,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與實務操作,為我們打開了資產管理與ESG投資的新視野。從基礎知識到進階應用,從模擬實操到專題發表,相信這次經驗將成為我未來在學術研究及投資領域中的重要基石,也激勵我在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道路上持續努力。